国企改革重头戏紧锣密鼓——看企业如何“拼”核心竞争力

2023-02-23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日前,在华电黑龙江区域哈尔滨依兰鸡冠山风电场三期工程一处运行的风电机组,工作人员在进行巡检。这个工程安装的24台6.25兆瓦风电机组,是目前黑龙江省内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部分风机已于去年底实现投产发电,剩余风机正在安装施工中。新华社

日前,在华电黑龙江区域哈尔滨依兰鸡冠山风电场三期工程一处运行的风电机组,工作人员在进行巡检。这个工程安装的24台6.25兆瓦风电机组,是目前黑龙江省内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部分风机已于去年底实现投产发电,剩余风机正在安装施工中。新华社

本报记者 | 潘晓娟

新年新开局,奋斗的号角已吹响。2月6日,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明董项目高密段路基施工正酣,20余台大型机械轰鸣作业,施工人员紧锣密鼓进行路基填筑及备土工作,全力冲刺5月份完成项目全线路基填筑的目标。

千里之外的甘肃也是一派繁忙景象。甘肃电气集团深入推进“强科技、强工业”行动,1月的订货、产值、营业收入等关键经营指标增长有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巩固,新年首月实现“开门红”。

新春开工忙,雄安新区启动区到处洋溢着热火朝天、拔节生长的建设氛围。春节假期后的第三个工作日,中建七局雄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这意味着又一个央企子公司落户新区。

……

千帆竞发,奋楫者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实施三年来,各部门、各地区、各国有企业坚持“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推动各项任务举措精准落实落地,国企活力和效率得到实质性提升。截至目前,中央企业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领域营业收入占总体比重超70%,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有效巩固,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功能稳步提高。

稳增长中发挥“顶梁柱”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三年来,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3.8万户国有企业建立了董事会,实现了董事会应建尽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开,覆盖全国超8万户企业共22万人;4组7家央企实施战略性重组,新组建和接收8家央企,推动实施30余个央企专业化整合重点项目。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2年,中国节能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治理综合解决方案优势,从充分运用“中医整体观”系统推进“长江大保护”,到按照系统观念在全国多地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再到发挥“智库”和节能环保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持续担当作为,践行央企使命。在国家系列重大战略实施中,中国节能积极发挥国家队、主力军、顶梁柱作用,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深度激发。

1月正处于用能高峰期,中国华电煤炭板块企业扎实做好煤炭增产保供工作,推动2023年煤炭生产起好步、开好局。1月,中国华电7家煤矿煤炭产量427万吨,生产经营实现首季“开门红”,展现了中央企业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中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过去一年,中央企业规模效益保持平稳增长,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国有企业必须担当使命任务。”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告诉本报记者,国企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发挥了改革“关键一招”的作用,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科技创新强企谱新篇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全球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一大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捷报频传,彰显了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强,是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前提。中国石化全力攻坚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加强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贯通式创新,专利质量连续4年居央企首位,成为国务院国资委首批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实力和底气持续增强。

能源电力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中国大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立23名院士和专家组成的科技咨询委员会,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决策支撑体系,在能源强国进程中展现央企担当。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可增长的动力和引擎。”胡迟分析说,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的“头号工程”,通过强化人才引领、集聚创新资源,把解决“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坚持以科技创新锻造新发展动能。

在胡迟看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词。国企核心竞争力可以概括为“五力”,即“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要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继续谋划和推动改革。

聚焦主责主业发挥投资“乘数效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我国投资政策具有规模性,投资体量较大、投资率水平较高,是扩内需的重要力量,2023年投资政策仍然要持续发力。

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中央企业要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强链补链等重点领域,加大战略类、发展类项目投资布局,明确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攻方向,加快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通知》明确了2023年中央企业要提高有效投资质量,并重申要强化底线思维,严控非主业投资规模和方向,这为中央企业调整完善2023年年度投资计划提供了政策依据。”胡迟表示,中央企业是投资项目的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和责任主体,要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努力扩收增利,扎实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

“当前要把握好有效投资的重点领域,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副所长盛磊告诉本报记者,对于中央企业来说,要聚焦主责主业,既要突出扩大有效投资,同时也要优化投资布局方向。中央企业要把稳投资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从产业链的关联畅通以及培育产业生态的角度出发,抓住关键节点,发挥好投资“乘数效应”,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盛磊看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重在有力有效,贵在精准可持续。当前,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稳步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环境,激发投资内生增长动力。

采访中,相关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功收官,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蓄势待发。国企锚定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深化改革,踔厉奋发,必将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