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大棋的运筹帷幄——宏观调控持续创新完善

2023-03-0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本报记者 | 李韶辉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传递出鲜明信号:新征程上,信心就是力量。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从战略布局到精准施策,一张张蓝图将在实践中变成一幅幅美好画卷。

稳中求进  突出做好“三个稳”

开年以来,政策举措密集落地,重大项目压茬推进,消费市场稳步回暖……各地区各部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破浪向前。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可以说,今年宏观调控着力做好“三个稳”,就抓住了稳定经济大盘、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关键。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安排,既有对“量”的要求,更有对“质”的追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定的增速。要尽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5%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运行走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3月6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强调。

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计划报告提出,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意味着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发展红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计划报告在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等方面,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民众倾斜,将有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均提出,“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近日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协同推进“拓岗、稳岗、服务、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对经济运行十分关键。2022年,“全球胀”与“中国稳”形成鲜明反差,物价稳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保持物价平稳运行的基础十分坚实,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的预期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说。

统筹发力  共促高质量发展

当前,外部挑战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如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说,提高赤字率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的重要体现之一。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预算报告提出,一次性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5000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徐胜杰表示,企业的现金流增加了,应对风险挑战的韧性更足了。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减负纾困效果明显,把“肥”施到了企业发展的“根”上。这5000亿元是“真金白银”的支持,推动地方和基层执行减税降费、保障民生等政策落地落实。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根本上要靠科技创新。3月5日,在首场“部长通道”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建成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6G研发也在路上。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我们发布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同时围绕加强基础研究在创新环境建设、人才评价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奋跃而上 走活经济“大棋局”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近期一系列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磅文件陆续出炉。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计划报告中,“千方百计促消费的政策举措”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举措”两个专栏吸引代表委员关注。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深入实施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深入实施5G扬帆计划……稳投资、促消费,一系列新举措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表示,外需减弱的背景下,必须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应从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三方面着手,让消费尽快恢复为经济增长主拉动力。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恢复”消费主要是立足当前,恢复此前受疫情影响的部分消费,特别是线下接触性消费,着力提升消费信心,恢复市场活力。“扩大”消费则是着眼长远,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着力促进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近日指出,今年我国将持续做好扩大有效投资工作,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着力巩固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经济发展承压下,风险压力也会加大,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一系列部署着眼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中国经济,迎来又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