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亚莉委员:金融素养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

2023-03-0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本报讯  记者沈贞海报道  “在当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亟需提高国民金融素养水平。此举将有利于增加财产性收入、丰富城乡居民收入渠道,提高风险意识防范金融欺诈,是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副主委、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浙江中华职教社副主任郑亚莉建议,多管齐下提升国民金融素养。

郑亚莉表示,近年来,提升国民金融素养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国民金融基础知识水平较低,在国际比较中不具备优势;二是因金融欺诈和投资失误导致居民和企业法人遭受财产损失时有发生,给金融监管和社会面维权调解带来较大压力;三是金融知识普及的覆盖面和力度不足,比较缺乏普惠性金融知识教育。

由此,郑亚莉建议通过打造“三项工程”,落实“三全举措”,实现校企社“三维联动”,加快提升国民金融素养。

“建议打造全方位综合性金融消费者保护平台。”郑亚莉提出,该平台应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政策咨询、纠纷调解、金融文化宣传等功能为一体,开展综合服务。以投资者教育基地为依托,实施战略引领“百千万工程”,建立百家国家级、千家省级、万家县区级“金牌投资者教育基地”。近期应充分发挥好现有71家国家级和126家省级投资者教育基地的作用。

“还应搭建全金融一站式金融消费者服务网络。”郑亚莉建议,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支撑,汇聚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一站式展示、咨询和销售。以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为代表实施服务主体“百千万工程”,评选百家金融机构、千家网点单位、万名金融从业者“金融服务模范”。

“要着力完善全生命周期普惠性金融素养教育体系。”郑亚莉建议,在覆盖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的全生命周期体系中,统筹设计分阶段目标,对金融素养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的从业者和志愿者给予激励。以各类学校为主阵地实施教育提升“百千万工程”,评选百家高等院校、千家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万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金融教育先进校”。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国民收入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国民金融素养也要不断提升,这既是所需,也是必须。”郑亚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