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8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张洽棠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获取数字、技术、人才等现代要素的难度大、成本高,这挫伤了民营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活力。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具体来看,当前民营中小企业在要素获取上面临三大难题:
一、数字要素获取门槛高,中小企业综合实力薄弱,难以依靠自身实现数字化转型。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缺平台四大问题。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仅有9%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阶段,近八成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
二、技术研发投入成本大,中小企业获得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难度大。当前很多中小企业也想加快科技化转型,但获取技术的渠道有限,2020年中小企业从其他企业吸纳的技术仅占企业法人吸纳技术成交额的26.4%,通过合作方式开展技术创新的比例不超过30%,远低于国有企业的水平。
三、专业人才吸引力弱,中小企业高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以上市公司为例,2021年我国上市企业研发人员达269万人,但中小企业研发人员合计数量占比仅5%。
提振民营中小企业信心是当前经济恢复常态性增长的重要基础,激发民营中小企业活力的关键在于提升企业对各类要素资源的可获得性,尤其是获取技术、数字等创新要素的能力。基于此,杨成长建议:
一是搭建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公共服务平台。要以政府公共平台为基础,打造服务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态体系,以信息平台为核心,搭载咨询服务、中介服务、撮合服务、金融服务,针对性解决数字化转型难点。要推动各地方政府通过能力分级评价,形成数字化转型伙伴服务商和解决方案清单,促进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应商加速与中小企业对接。
二是鼓励引导平台公司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平台企业要加快开发服务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具及平台,开展长期性、规模化、低成本、低门槛、全流程服务,重点在制造业、物流、零售等领域推出一批应用示范项目,鼓励中小企业“看样学样”。要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作用,利用产业链中下游、产业园区中小企业集聚的特点和优势,整合产业链核心企业、园区管理机构等资源,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数据贯通和业务协同。
三是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组织方式。要加强政府资金支持、完善政策制定,鼓励有合适体量的中型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要改变中小企业创新“单打独斗”的现象,促进科研院所、高校、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以平等市场主体身份参与联合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项目运作方式,构建产学研长期合作机制。
四是积极发挥科技服务业作用。要加快出台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系统规划,建设多层次的科技服务产业体系,拓展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技术评估等多种服务类型。同时建立对科技服务机构的专业化评估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提高服务质量。要支持更多中小企业与重点技术转化平台加强业务合作,完善双方长期技术合作机制,共同开发,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
五是加强对中小企业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创新中小企业用工制度。要将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尤其是重点领军人才和重点创新团队建设纳入政府人才规划,加快研究优化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等政策,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留存率。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下劳动年龄界限、劳动方式界限逐渐打破的契机,引导高端人才、离退休高级技术人员通过灵活就业、兼职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参与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突破中小企业人才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