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0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张洽棠
“一带一路”是互惠互利之路,是合作共赢之路。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十年间我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绩斐然、影响深广。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经理、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张志兵表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平等尊重、真诚合作,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才能打动人心、取信人民。现在,我们建设的“硬设施”项目多、“软文化”项目少;输出项目多、输入项目少;因此,设立“一带一路”文化保税区,交易沿线国家文化产品、特色商品,让“一带一路”成果惠及沿线国家,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增进沿线国家与我国的深厚友谊。
为此,张志兵建议:
一、项目规划上,在“陆路”的北京、西安、乌鲁木齐和“海路”的泉州、广州、北海等重要节点城市设立文化保税区。
文化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商品展示、国际贸易等功能,区内文化产品享有“免证、免税、保税”的优惠政策。以艺术品保税展览拍卖为例,境外艺术品入境报关,需要先交约30%的税费或保证金,但在文化保税区内,该费用可免交。因此,在文化保税区举办大型跨境艺术拍卖和展览会将会更加高效和顺畅。当前,国际文化贸易市场竞争激烈,过去传统的电影节、艺术节、博览会、拍卖会等已不能满足国际文化贸易竞争的需要,文化保税区、免税区已成为国际文化贸易竞争的主战场主阵地,瑞士、伦敦、纽约、新加坡文物艺术品保税区已成规模。我国上述节点城市均设有综合保税区,以“园中园”方式设立文化保税园区,有基础且有必要。
二、顶层架构上,按照“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运营”原则进行项目建设,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文化保税区建设涉及海关、税务、商务、文旅等多个部门,建议由当地政府主导,结合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文化保税区规划,建立配套的国际性文化合作政策体系。成立专业机构对园区开展统一运营,前期以沿线国家文化商品和特色产品为主,待条件成熟后逐步丰富园区业态,可导入影视制作、创意设计、非遗美术、文化会展等产业。
三、功能定位上,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的聚集效应、溢出效应,实现沿线国家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
文化保税园区可聚焦文化加工、文化展示、文化仓储、文化贸易四个功能定位,建设文化艺术品保税仓、展示交易大厅、文化领域国际机构分支机构、“一带一路”青年创新大会、创作交流中心及重大主题活动指定举办地等,为中华民族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提供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平台。
四、实操层面上,推动文化、商业、旅游、体验互融互促,做好与沿线国家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大文章。
以文化为灵魂,打造沿线国家文化艺术交流IP,让沿线国家轮值举办重大节日庆祝巡游、特色民俗风情表演等活动,形势新颖,热闹非凡,建成节点城市的文化客厅;
以商业为抓手,开展沿线国家影视作品交流展映、非遗工美陈列展示、回流文物保税交易、特色美食餐饮汇集,打造节点城市国际消费街区;
以旅游为纽带,政府出面洽商,让沿线国家主题馆的装饰风格、陈列商品以及服务人员,均为所在国精品或派出,游客买得放心、玩得开心,成为节点城市的旅游目的地;
以体验为依托,围绕世界美食、异域风情、海外遗珍、影视拍摄、时尚购物等主题活动,打造全天候沉浸式休闲文化体验,铸就节点城市现象级城市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