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6 中国发展网
李冠霖 罗南玲
我国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从营商环境再造开始的,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引进外资企业、激活民营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长达四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如何推动传统营商环境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能,是摆在各地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开平市通过建设区域品牌,激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成为地方营商环境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激活内生发展动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4号)明确指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就是为了“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对于开平市来说,营商环境的创新,源于以下四个方面的直接需求。
(一)如何再现开平经济发展曾经的辉煌
开平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通过架侨梁、借侨力、引侨资,经济快速起飞。2005年之前,开平一直是全国的百强县,地方财政收入最高曾经在全国排到县域第17名。拥有中国第一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全国第一家县级挂牌五星级酒店,全国第一个县级跨境电子商务快件分拣清关中心项目等近70项“全国第一”。但今天开平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水平、人均GDP等指标已不复当年,开平市委、市政府迫切需要解决发展课题。
(二)如何推动全市镇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开平作为县级市,全市镇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问题也较为突出。从全省、全国看,2022年开平市尽管有一个镇进入了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水口镇:全国417位、全省73位)范围,但从市域内看,大沙镇11条村、马冈镇8条村,蚬冈镇6条村,这三个三类镇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水平、镇财政收入等指标与一类镇相比都还较低。
(三)如何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发展优势
开平的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厚实,但却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品牌价值,资源分散、主体多元的情况比较突出。例如,马冈鹅、大沙茶等地理标志产品资源潜在价值巨大,但经营主体多元,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价格上不去;还有,作为“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碉楼,均是各家各户留下来的遗产,由于主体的多元性、分散性,并由此衍生的碉楼民宿、碉乡民宿的经营主体多元性与分散性,导致抗风险能力弱,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未能形成合力,难以转化为高收益。
(四)如何强化政府对高质量发展的引导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习惯了以招商引资来发展经济,企业进来了,政府的工作也就结束了,但政府对市场的驾驭能力、主导能力随之弱化,过度的市场化会导致质量建设、品牌建设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一直难以突破。还有,大城市高端服务业和平台经济的发展,“虹吸”作用导致的县域、镇域税收流失,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对地方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无贡献的情况突出。
二、开平区域品牌建设激活内生发展动能
为了将本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去年以来,开平市创造性地开展了区域品牌建设实践,2022年3月28日启动建设全国首个镇级区域品牌“马冈优品”,随后相继启动建设“大沙优品”“塘口优品”“蚬冈优品”“赤水优品”“金鸡优品”镇级区域品牌,2022年12月12日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县级区域品牌“开平优品”。截至目前,成功推出1个县级区域品牌和6个镇级区域品牌;评选认定“开平优品”产品名录21个、镇级优品名录98个、“开平匠人”10名、生产示范企业(基地)10家;设置线上线下销售平台15个。截至2023年4月30日,县镇两级区域品牌产品销售额超过2千万元,其中,“马冈优品”产品销售额超过1千万元,协议销售额超过1亿元,区域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高。更为突出的是,区域品牌建设的宏观经济效应开始显现,今年第一季度开平市GDP增速历经34个季度后重回江门市七个行政区中的第一名。
不到一年时间,开平就构建了“1+6”县镇两级区域品牌矩阵,速度之快,影响之大,效果之明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中国区域品牌创新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径,为各地开展区域品牌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区域品牌建设,激活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2023年3月29日,《江门日报》刊发了全国首个镇域区域品牌“马冈优品”诞生一周年综述性文章:“盘活‘土特产’振兴添‘引擎’”,文章开篇就生动形象指出了区域品牌建设的成效——“销路广了”“村民增收了”“产品品质持续提升”“企业发展更有信心”。总体而言,开平区域品牌建设的实践表明:一个区域品牌,一张响亮的名片,可以带动一方产业,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一)有效激发了县镇村三级党政干部工作热情
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区域品牌体现了地方政府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政治担当。区域品牌是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品牌,不仅是一个行政区具有竞争优势产业的集中体现,更是一个行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的形象代表。更为直接的是,区域品牌建设能为地方带来GDP贡献、税收贡献、财政收入、规上企业增加四大经济效益,由此激发了地方党政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果说当年小岗村改革,以大包干方式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的话,那么区域品牌建设则激发了地方党政干部的工作热情,激活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能。
一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积极推动。2022年3月23日,开平市委常委会议决定以马冈镇为试点启动“马冈优品”区域品牌建设,拉开了中国镇域区域品牌建设序幕。由于“马冈优品”是全国第一个镇域区域品牌,对一个镇能否打造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品牌,大家心里没有底,方向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只有摸索着来干。鉴于此,市委书记余中华多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马冈优品”区域品牌建设事宜,并以“一线现场办公会议”形式召开现场办公会。2022年6月16日下午,开平市委书记余中华,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小曼率领市有关部门、镇负责人到马冈镇“马冈优品”展示馆召开书记、市长一线现场办公会议,开展“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一线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马冈优品”区域品牌培育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马冈优品”区域品牌建设。马冈镇委书记张诗存深有感触地说,自从“马冈优品”区域品牌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市委书记余中华多次就“马冈优品”培育建设工作召开专题会并赴一线部署工作,增强了马冈镇的信心和决心,加快推动了试点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是镇委镇政府领导齐抓共管。镇域区域品牌建设直接关系到相关镇的乡村振兴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六个优品镇党委政府领导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马冈镇党委书记张诗存直言,自从启动“马冈优品”区域品牌培育建设工作后,每周都召开“马冈优品”区域品牌工作调度会,研究部署区域品牌建设工作,现在感觉是时间不够用,快马加鞭,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党委副书记、镇长余丽如上阵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成为全国首个镇域区域品牌产品直播带货镇长第一人;马冈鹅预制菜产业园2022年8月8日奠基后,马冈镇党委书记挂帅,精准招商,目前产业园成功申请到5000万元的政府专项债,意向投资项目4个,总投资额超10亿元。大沙镇党委书记伍伟鹏带领党政干部挖掘和利用大沙河水库鱼良好的生态品质、自然资源优势,举办首届“鱼跃开平·寻味大沙”开平市大沙河水库2022年“捕鱼节”活动,首届鱼王竞拍价达71万元,提高了水库鱼的知名度和经济价值。蚬冈镇党委书记刘飞直言,“蚬冈优品”把全镇的工作串起来了,激发了全镇党政干部的积极性,一些干部想到“蚬冈优品”营运公司工作,镇里制定了择优上岗规则;同时,党委书记做“宣传部长”,镇长、副书记做形象代言人、产品推销员。值得一提的是,蚬冈镇党委政府以“侨心”为切入点,积极争取瑞石楼旅游开放,主动沟通协调瑞石楼楼主,目前已跟楼主达成协议将瑞石楼钥匙交给蚬冈镇党委政府全权管理,切实解决多年来开平碉楼第一楼瑞石楼未能随时开放参观的问题。
三是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共推。区域品牌的属地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发展空间。马冈镇把红丰村和北湖村打造成优品示范村。马冈镇红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梁日光表示:“马冈优品”区域品牌培育建设,构建了新的发展平台,为当地农企做大做强注入了新动能,我们将抢抓机遇、抢占先机,主动参与‘马冈优品’区域品牌培育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塘口镇充分发挥党员“能人”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建设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工作室,培养扶持了谢沃根、李继津等一批“能人”,依托“能人”吸引资金、人才、项目进驻乡村,成功打造塘口空间、凤仪里等乡村文旅示范项目和旅游品牌,实现人才带动乡村振兴良性循环。
(二)相关部门围绕区域品牌聚力态势已形成
区域品牌建设不仅与县镇村密切相关,而且与行政管理部门紧密相连。一年来,开平市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区域品牌,按照各部门职能,共同聚力推动县镇两级区域品牌建设。
一是发展改革部门强化项目对接。市发展改革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与国电投对接,推动区域品牌产品通过网销进一步拓展到国电投(江门)能源公司的员工商城“电能e购”和扶贫电商“塔百奇”等平台,多渠道开展区域品牌产品销售。
二是农业农村部门做好优品培育。市农业农村局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基础,深化优质农产品培育工作,去年成功将“潭碧冬瓜”申报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2年9月17日,开平市代表江门“出战”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比赛,获得小组赛第一名,进入全省九强决赛,期间的“探村直播VCR”环节深入到马冈镇、大沙镇和塘口镇,分别实地探寻了“马冈优品”“大沙优品”“塘口优品”区域品牌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之路。2022年,还成功将赤水镇申报成为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丝苗米进入“赤水优品”乃至“开平优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文旅部门积极宣介并开展异地合作。市文旅部门围绕区域品牌培育建设工作,整合、串联优质文旅资源,大力推动“优游计划”实施,内树优品,外拓合作,成功签署了开平市—康巴什区、开平市—龙华区“优游”合作,先后参加了第十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和2022年珠中江阳文旅推广活动等,不断扩大“朋友圈”,推动区域品牌产业规模大起来、品牌响起来、效益高起来。
四是其他部门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开平市侨办与广东省侨办对接,成功推动在“开平优品”启动仪式上秘鲁驻广州总领事为“开平优品”启动建设送上祝福。
三、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建设区域品牌
营商环境优化涉及面广、牵涉问题多,从哪里入手、从哪里突破是关键。区域品牌是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的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品牌,不仅是行政区具有竞争优势产业的集中体现,更是行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的形象代表。“区域品牌+产业+基地+企业+匠人”模式,成为行政区高质量发展的“纲”,纲举目张从而引领带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开平市委、市政府以区域品牌建设推动营商环境创新发展,找到了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点、核心环节,率先推动区域品牌建设理论在开平落地实践,正所谓“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区域品牌建设就像“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激活了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为重要的是,各地、各级行政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科技创新资源的异质性特点,使得各地均可以差异化打造自身的区域品牌,因而以区域品牌建设为着力点,推动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全面激活县域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的模式在全国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意义。(李冠霖,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会长、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员;罗南玲,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副秘书长、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