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要年份”全面深化改革踏上新征程

2024-03-07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前方记者 赵庆国

改革,是历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而今年其热度尤甚。这是因为自开年以来有关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信号不断出现。特别是2月1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又一次强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这可以说为今年后续工作定下基调,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众多代表委员也纷纷就各领域的改革献计献策。

优化营商环境破解发展难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事实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市的营商环境改革一直在推进。就在2月18日,龙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市就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这是上海连续第七年把在“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还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上发布《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又称“营商环境行动方案7.0版”)。从1.0版到7.0版,上海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指标体系,以一年一版的频率,持续更新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持续打造贸易投资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务服务规范、法治体系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而及时回应市场关切,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是上海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也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关键一招”。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优化营商环境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如全国政协委员、广西百色市副市长古俊彦表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策扶持,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目前我国外资营商环境还存在制度与政策协同性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足等堵点,由此提出“加强政策合力进一步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的建议,具体举措包括:一是健全市场机制,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效应;二是在具有重点示范效应的领域树立“标杆”,明确支持外资与民企的态度;三是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营商环境;四是畅通国内外循环,更高水平开放吸引外商投资等。

推进改革攻坚要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认为,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之一,是不断扩大经营主体自主权、不断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障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启动的消息牵动无数人的心弦。而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这必将大大提振市场信心和活力。

当然,在改革攻坚中政府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这方面,深圳市“工业上楼”的改革实践可以说是一个较好的例子:早在2013年1月,深圳就曾以“1+6”文件的形式鼓励产业园区走“工改工”改革创新之路。但是,此后十年间,通过市场化渠道建设的“工业上楼”项目寥寥无几。直至2023年2月,《深圳市工业上楼项目审批实施方案》出台,“工业上楼”才正式驶入快车道。2023年,深圳用一年的时间,建设了2000多万平方米优质厂房,比过去十年建设的总数还多,原因何在?专家普遍认为,与过去一味强调市场化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政府出手搭建平台,强调突出公共产品属性。

事实上,其他领域的改革同样复杂。这其中,金融领域的改革攻坚受到众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像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方洁就表示,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强化中央与地方协同监管,加强问责力度,强化“对监管的监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林建华认为,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本次国家金融管理体制作出部分调整后,人民银行职责更加聚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更有助于构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为推动相关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林建华认为,有必要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支持形成专业高效的央行治理机制,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用绣花功夫做好“微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继续抓好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保障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的改革举措,集中解决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

在实践中,这些改革更多聚焦的是一些具体而微的“小事”,但由于直面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堵点、难点、痛点,能够帮助企业、群众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切口虽小,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发力点。

大城善治,更需要讲究绣花功夫。国家在这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指导意见》;2023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带来了“一件事改革”“微改革”在全国的遍地开花。如,湖南省株洲市坚持把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作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深入推进“三微六位”改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税务部门聚焦群众最关心、基层最突出的问题,创新推出一系列便民利企“微改革”举措,大大方便了办事群众和企业……

这些“一件事改革”“微改革”,真正做到了开门搞改革,显示的是民本情怀,折射的是改革为民。它以“说好群众话、办好群众事”为导向,突出优化办理流程、深化数据共享、加强新技术应用,把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场景从“窗口”走进群众“心口”。

【责编: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