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红燕代表: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历史经典产业守正创新

2024-03-08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历史经典产业(丝绸、茶叶、中药、黄酒、文房四宝、工艺美术等),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具象标识,也是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

全国人大代表、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表示,当前,历史经典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在这个最需要“守正创新”的领域,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做深做透历史经典产业守正创新这篇大文章,是摆放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经过调研,以丝绸产业为例:

在“供”的方面,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与出口国,生丝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75%,出口至今还是以生丝、真丝绸缎等原料半成品以及中低档产品为主,卖的依然是附加值低的初级原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产业价值链末端,赚取微薄利润。

在“产”的方面,目前我国丝绸行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凤毛麟角,受到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局限,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摆脱不了传统的、效率低下的传统生产模式,有的甚至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在“销”的方面,多数企业虽然捧着历史的“金饭碗”,却拿不出时尚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经典产品。由于缺乏对客户情绪价值的深入研究,缺乏对新消费趋势的深刻洞察,缺乏与当代消费群体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的有效沟通,从而导致丝绸行业企业普遍缺少市场竞争力,导致产业逐渐萎缩。

传承与创新是历史经典产业面临的时代命题。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赋予历史经典产业全新内涵屠红燕建议重点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支持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塑造历史经典产业文化驱动新生态。

历史经典产业本身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产业,也是最需要“守正创新”的领域。在调研中发现,今天在市场上勇立潮头、走在前列、充满竞争活力的企业,往往和企业家具有守正创新精神密不可分。守正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和勇气,要有成为行业“专一、第一唯一”的决心和信心;创新永远是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发展的长生不老药。只有在这种企业家的带领下,才能有效利用资源,进行颠覆性创新。

建议相关部门大力引导宣传弘扬在历史经典产业中涌现出来新的企业家精神,形成企业家精神文化引领风尚,激励更多的企业家积极投身到守正创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实践中来,打开新时代历史经典产业新境界;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做深做透“历史经典产业创新发展”大文章,挖掘更加个性化、精品化需求的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在产业转型、融合深化、品牌塑造、机制创新上持续发力,助力历史经典产业打造一批有内涵、可持续、叫得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业态“爆款”,以及一批有强大牵引力和辐射力的历史经典产业新IP,以此塑造历史经典产业守正创新新生态。

第二,支持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打开历史经典产业转型升级新局面。

数字化是历史经典产业中转型升级的关键。通过数字化技术,以数据资源为要素、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助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历史经典产业实现更高效、更精准、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投入导向,积极鼓励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商,帮扶众多中小型企业实现大规模数字化改造,推进数字化科技成果广泛应用,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的历史经典产业和未来产业;传统产业发展基础是产业工人队伍,从工人到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行业龙头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要责任。

所以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历史经典产业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建设,推动支持相关行业龙头企业跟相关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培养人才,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直接让学生参与企业在数字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将学生定向培养技能工程师,实现一毕业就成为工程师的可能,让传统企业有更多创新人才储备,同时帮助高校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加快学生从工人到工程师的身份转化,吸引广大青年积极性投身传统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一线,大大促进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就业率,让数字化的产教融合专业培训体系,助力从“学生工人”到“专业工匠”的升级蜕变,不断推动历史经典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支持培育营销新质生产力,建立历史经典文化产销一体新模式。

新兴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历史经典产业浴火重生,特别是对形成新质营销生产力,带来了一种革命性变化。这种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客户的情绪价值;也可以“先销售再生产”的新模式,解决了“行业库存”之痛。举例来说,可以为全世界80亿人每人设计10万条丝巾不重样。通过文化和科技融合,实现“要一条丝巾的设计,做一条丝巾的生产,给你一条丝巾的享受。”

建议相关部门充分引导产业应用新兴人工智能技术,与时俱进,打造可充分满足客户情绪价值的个性化、定制化、时尚化产品,以数智力量构建设计创意美学模型,赋予传统经典产业发展生命力;“一带一路”也是历史经典产业走出国门,增强文化影响力,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机遇,建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历史经典产业优秀企业,实现历史文化品牌、产销一体新技术出海,运用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全方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对历史经典产业优质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所产生的场地兴办、品牌宣传、品牌注册、国际专利技术等一系列可证明的有关费用,给予相关资金支持,助力其积极融入国内国际两个循环市场,为优质产品销售拓宽渠道。

【责编:张洽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