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程晖
“我不光是香港人,我更是大湾区人。”全国政协委员胡剑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五年过去,我们的诸多设想已经写入现实,大湾区正日益呈现出热气腾腾、深度融合的新景象。这次会议我带着热烈的期盼,也提了两个提案,一是加快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二是关于创意产业方面的。”
“金融服务、贸易物流等为香港传统优势产业,创新科技、数字经济等却发展缓慢。”但胡剑江认为,香港具有国际化区位、“一国两制”等优势,通过顶层设计、生态联通、人才招募等,具备孵化数字经济成果土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大湾区将在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成为全球一流湾区城市群。借助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大湾区可捕捉趋势机遇,取得新时代经济发展成就。
胡剑江建议:一是推动城市级数字化联通,推动大湾区融合应用落地。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结合深圳、香港等城市级数字化等平台发展情况,提出跨平台数据对接、功能协同等规划, 服务于大湾区整体发展和本地化社会经济要求。借鉴深圳前海、雄安新区等城市级数字化平台能力及建设经验,结合香港北部都会区、“明日大屿”等规划,共建共治“湾区智慧城市、产业大脑及公共数据池”等,推进BIM、CIM、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典型应用落地,推动大湾区其他城市系统互联互通,促进本地社会民生、产业经济等改善发展。
二是加快顶层沟通,加快经济带、试验区建设及配套政策落地。基于深港口岸经济带、“河套” 创新试验区等尝试创新协同,加快大湾区内城市数字化协同,配套体制机制、要素流通、 营商环境等政策。参考大湾区“智慧城市”等数字化发展经验,“河套”试验区可设定特定官方机构统筹,共同设立创投基金,制定数据标准规范及使用守则,基于标准守则加快各地数字化对接,基于应用场景倒逼系统架构、技术路径、开发要求等做优做强, 根据实际进度给予产业金融、税费优惠、人才引进、财政补贴等政策。
三是促进数字化要素流通,探索数据资产化等创新举措。数据要素流动是数字经济关键,香港“一国两制”、国际化等优势及大湾区庞大数据体量,可探索多源要素、数据产品、流通交易等举措。参考香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及实践,结合Web 3.0开展应用场景探索,基于应用场景开展数据治理,探索数据交易经纪生态,融合“金融工具”加速数字化价值落地,开展数据资产化、证券化创新。
四是培育本地创新型人才,引进全球科技企业及机构入驻。充分利用香港高效科研优势,积极培养数字人才,并引进全球性科技研发中心入驻,促进科技创新要素一体化。研发中心、实验室、信息平台等是创新孵化及要素一体化的重要平台,依托大湾区数字经济产业链及规模性市场,利用市场及就业激发香港创新性人才队伍培育,持续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底层硬件算力、操作系统工具等产业生态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