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郁华代表:宁夏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3-1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沈贞海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郁华在全国两会上表示,未来,宁夏将聚焦经济指标“节点”、产业布局“重点”、项目建设“难点”,紧盯目标、紧盯进度、紧盯结果,拿出办法、拿出措施、拿出行动,巩固发展良好态势。宁夏将从以下六方面抓好贯彻落实。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李郁华表示,构建具有宁夏特色和发展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做好科技创新引领效应提升、产业集群带动效应提升、数字经济乘数效应提升这“三个提升”。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增强发展动能。李郁华认为,就现阶段拉动宁夏“三驾马车”来看,投资是快变量、消费是慢变量、外贸是小变量,特别是在外需波动、内需不足背景下,投资特别是有效益的投资,仍是发展的“压舱石”“主引擎”。全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以“项目投资攻坚年行动”为抓手,抓好1306个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年度投资达到2000亿元以上、增长6%,打造“民心工程、廉洁工程、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坚决防止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全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鼓励引导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积极发展假日消费、夜间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发展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消费产业,提升消费市场繁荣度。全力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干部联系包抓、企业降本减负等“十项工作机制”,定期发布项目推介清单,让民间资本“有得投、进得来、投得好、退得出”。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推动融合共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宁夏尤为突出。持续推进“1+1+9”政策体系落地落实,将“一主一带一副”建设细化到计划上、深化到政策上、实化到项目上,支持五市和宁东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产业,形成错位互补、多点发力的发展格局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县城综合实力和综合承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把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一批重点小城镇、专业功能镇,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做大村集体经济,全力实现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个高于”增收目标。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激发内生动力。“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投资拉动,中期靠政策驱动,长远靠环境联动。”在李郁华看来,要用足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拒绝守摊、敢涉险滩、主动抢滩,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李郁华表示,宁夏将在推动“双碳”、推进能源转型、守牢生态底线上持续发力。全面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启动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绿电交易市场平台建设,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推进国家大型风光电基地、宁湘直流、抽水蓄能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支持开展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做好腾格里沙漠综合治理,实施好荒漠化和风光互补一体化重大工程,增强防沙治沙和水源涵养能力,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融合,坚决打好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着力守牢安全底线。李郁华表示,要保障经济安全,自觉落实经济安全机制牵头部门责任,持续加强风险预警、风险防控、风险应对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确保重要产业、财政金融、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等关键领域绝对安全;要保障粮食耕地安全,严格执行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加快原粮储备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实施好高效节水农业工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分别稳定在1035万亩、75亿斤以上;要保障能源安全,实施一批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提升工程。抓好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地方电力和铁路道口隐患排查检查,守好安全保供底线。

【责编: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