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为“绿”发声

2024-03-11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白雪报道

从城市的繁华街头到乡村的宁静田野,从山川的巍峨壮丽到江河的奔腾不息,绿色成为我国最鲜明的底色。2023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

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重点任务之一,具体工作目标包括: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为绿色低碳发展献计献策,助力我国绿色画卷更加绚丽多彩。

推动生态综合治理

围绕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组织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路全忠认为,要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减污降碳和执法监管等领域的应用。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从布局上降低环境风险,提高生态环境精准、科学、依法治理水平,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有效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留出更多空间,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面临着严重的塑料污染挑战,加强废塑料资源化回收利用,对于减少资源浪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永生表示,当前,我国低值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尚处空白。同时,废塑料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研究仍待加强,废塑料回收体系建设及引导政策也有待完善。对此,马永生建议,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和示范引领,加快推动低值废塑料资源化利用;二是加强科技支撑,以化学回收技术突破引领废塑料资源化利用;三是完善分层次全覆盖回收体系,推进废塑料回收行业转型发展。

针对低值废塑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提出,建议增设废塑料专用回收箱(桶),将低值废塑料从生活垃圾中分选出来,并交由化学循环企业加以利用。

海洋微塑料污染也同样受到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在提案中呼吁加强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在国家层面,尽快建立陆海统筹的塑料污染治理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在行业层面,尽快推动塑料相关行业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在社会和个人层面,倡导从我做起,培育全社会形成绿色减塑的健康消费和生活方式。

民建中央则关注到如何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这一问题。民建中央建议,强化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支撑,加大对新污染物治理关键技术研究集中攻关,突破在新污染物危害识别、环境监测、风险评估以及绿色替代、减排工艺、末端治理和修复方面关键技术创新。同时,尽快完善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加快新污染物立法进程,修订新增新污染物管控与治理相关内容,将新污染物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评估体系,加强与药品、化妆品、农药等行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衔接。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围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2024年,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将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农工党中央认为,应尽快出台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管理规程,明确美丽中国先行区的考核、认证和退出机制,统筹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城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建设,实现全领域整体和谐美丽。同时,应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定和修订,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通过健全一系列政策举措,完善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制度体系。

绿色发展底色之下,循环经济大有可为。当下,新一轮“以旧换新”撬动消费备受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少谦建议:“打通家电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

关于“以旧换新”这一议题,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则建议,企业应自主承担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尽快建立家电安全使用年限的强制性标准

随着全球加速迈向碳中和时代,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逐渐显现,我国制造业开始面临供应链全链路贯通困境、国内行业碳数据库缺失以及供应链低碳转型压力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认为,如何打破绿色壁垒,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提升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绿色”竞争力,将是破局重点。为此,雷军提出,应先制定相应配套政策,鼓励支持企业优化升级供应链系统,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实现供应链全流程业务信息贯通,并建立绿色化评价及示范推广机制,激励企业绿色低碳化转型。

促进低碳转型,除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还需要强化运用多种金融手段。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建议,应发展转型金融推动传统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给予企业减排更多激励,加快推行气候投融资试点,促进降碳减碳相关技术创新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总经理阎洪涛认为,绿色低碳项目普遍涉及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呈现发展初期一次性投资大、后期经营性回报期长的特点。对此,他建议,把在京能源类央企财务公司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试点金融机构范围,从而发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自身“产业+金融”优势。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围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认证,对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应对贸易壁垒、提升外贸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家电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建议,优先建立统一规范的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建立家电产品碳足迹专业数据库,并完善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和制度。

聚焦汽车产业,碳足迹管理体系也是多位代表委员围绕产业践行“双碳”提出的重要建议措施。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建议,相关部门推动汽车碳足迹核算标准、方法和数据的国际互认,特别是加强与欧盟的低碳发展合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打通碳排放相关阻碍。雷军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推动与国际数据库的衔接互认至关重要。

近年来,在我国“双碳”目标引领下,可再生能源呈现大规模发展态势,其中储能发挥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时代电气董事长李东林针对新型储能行业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进一步优化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加快完善市场监管机制

为推动新型储能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建议:“加强新型储能统一规划、优化新型储能调度运行机制、加快出台适应新型储能发展的容量电价机制、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安全管理、加大新型储能创新链与产业链整合力度。”

【责编: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