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涛
今年初,GYbrand发布了2024年度《世界品牌500强》研究报告。在前十强中,美、中、韩三国分别占了6席、3席和1席,不过,美国除了沃尔玛,其他5家都是科技公司,而中国3家企业中,只有华为一家科技公司。尽管关于企业品牌价值的排行榜不少,但面对不同机构发布的品牌价值榜单,相比金融、能源、汽车等传统行业,科技公司品牌的位次变化更为吸引公众的眼球,其兴衰沉浮也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1987年成立的华为,靠通讯用户交换机起家,如今开枝散叶,跻身《世界品牌500强》,是前十强中唯一一家中国科技公司。
14年前,笔者曾现场聆听过中科创星的米磊博士提出“硬科技”这一概念。与虚拟世界的互联网模式创新截然不同,硬科技强调的是科技创新,其特点是自主研发、长期积累、高技术门槛、难以复制。
2023年11月,在陕西西安这个“硬科技”概念的诞生地举行了2023年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开幕式上,《西安市加快推进硬科技产业化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发布,提出要进一步强化硬科技创新引领,促进科技“小众产品”向“大众产品”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无独有偶,前不久,“2024成都硬科技年会”隆重举行,主题为“硬科技企业领航新质生产力”,与会嘉宾共同探讨硬科技如何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力,并正式成立了成都硬科技企业联盟。
众所周知,过去40多年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些生产要素,诸如人口、资源、市场等都正在发生变化,面对方兴未艾的数字经济大潮,上述两则硬科技与新质生产力同时出现的新闻,值得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今天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中,谁领风骚?答案自然是以专业安身立命、以技术傲视对手的科技公司。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一家家科技公司品牌的崛起和湮灭,折射出的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强弱转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弘扬工匠精神。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一个优秀品牌的创造培育,离不开“创新”和“质优”的有力支撑。因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进一步增强“中国制造”的国际影响力无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