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2024专题 “十五五”规划系列研究成果 正文

“十五五”规划系列研究成果之五 | “十五五”时代特征研究

2024-12-30 11:37 中国发展网

摘要:中咨海外公司通过对当前经济形势、政策导向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归纳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十五五”规划编制明确目标导向、突出重点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编者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特征不断巩固,形成了“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坚实的基本面。与此同时,一些新变化新趋势不断显现,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也是面临的挑战。为切实做好“十五五”规划研究工作,中咨海外公司历时近一年时间深入系统分析近十年经济大省、万亿城市、百强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系统研判“十五五”时代特征,形成了《“十五五”规划系列研究成果》。

中咨海外公司“十五五”规划系列研究成果之五——“十五五”时代特征研究。

“十五五”时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黄金发展五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五年。中咨海外公司通过对当前经济形势、政策导向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归纳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十五五”规划编制明确目标导向、突出重点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成为“十五五”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

经济发展快速恢复提升期

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深入实施,稳增长政策力度空前。地方债务治理加速推进,企业经营信心与活力不断修复。据统计,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央部署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以及进入稳增长时期国家出台的一揽子政策,叠加集成,效果持续释放,构成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座和机遇,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更加充盈。

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

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成为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十五五”时期,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逐步实现大规模应用。预计到2030年,我国数据市场规模将超过7800亿元,数字人才规模有望突破1100万大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有望超过15%,数据要素成为新的生产资料,乘数效应深度释放,极大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潜力。

新能源革命与新能源产业深刻互动并向纵深推进。“十五五”时期,从能源安全看,我国预计年均新增用电量约6000亿千瓦时,发展新能源是满足能源消费持续增长刚性需求的必然选择;从双碳目标要求看,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每年至少要提高1个百分点;从发展机遇看,光伏产品、锂电池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世界前列。

绿色转型全面提速。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其培育和发展将有力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据研判,到203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为此节能环保产业复合增长率要达到8%以上,远高于经济增速。此外,能耗双控要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碳排放指标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碳排放强度降低将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

产业空间梯度布局加快形成

产业有序转移加速推进。“十四五”时期,产业链分布格局基本形成,各区域主导产业差异明显,具备产业转移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十五五”时期,重点加快推进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梯度有序转移,以优化区域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为发展动能,持续提升产业集聚集群能力水平,带动区域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形成各区域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共振的新格局。与此同时,全球产业链由社会分工生产模式向区域一体化生产模式回归的趋势,值得高度重视。

微信截图_20241225145032

产业协同效应持续增强。“十五五”时期,全国统一大市场基本构建完成,在产业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机制的引导下,有利于促进产业空间布局日益优化。重点是,东部地区注重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中部地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东北地区加快推动高端装备、航空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区域产业发展各有主次、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产业集群雁阵效应日益凸显,区域发展协同性显著增强。

优势行业产能与盈利实现再平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企业努力推动转型升级,在全球产业革命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研究认为,“十五五”时期,我国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优势产业产能利用率进入69%-79%的黄金区间,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发展意愿与活力不断增强。

消费市场稳步恢复

居民消费复苏逐步升温。着力扩大内需,要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2024年居民消费呈现温和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增速尚未达到疫情前8%水平,国内需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率预计维持5%左右,同时叠加政府密集出台促进消费政策,消费环境持续改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持续增加,消除居民后顾之忧,有力提振消费信心。我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40%-45%,与发达国家相比偏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五五”时期,居民可支配收入或将进一步增长,消费能力意愿随之提升,为消费复苏提供更强动力。

服务性消费前景可期。在我国现有消费类型中,服务性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24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增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4.3个百分点。从历史经验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服务性消费将加快增长,而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2万美元。从支持政策看,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服务性消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和支撑,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服务性消费水平有望超过2万元,服务性消费占比有望超过50%。

新业态新模式催生消费新需求。消费者拥抱多元化消费需求,新业态新模式助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拉动消费需求增长。“互联网+”消费新模式快速增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超过9亿人。2023年中国网上零售额超15万亿元,增速超11%,再次回到双位数增长。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仍将是“十五五”时期重要任务。

银发族群成为重要消费力量。中国老龄人口基数庞大,2022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人,其中60-69岁低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50%。据预测,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大约7万亿元,占GDP比重6%。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预计到“十五五”中期,银发经济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营商环境优化提质

由被动适应向主动作为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关键因素。“十五五”时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将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目标,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建设水平,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厚植沃土。

由单一税收优惠向多元化服务转变。2024年8月出台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明确不得对特定经营者给予税收优惠。单靠税收优惠和奖补吸引投资已成为过去式,“内卷式”恶性竞争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招商引资重回“起跑线”。“十五五”时期,各地政府要在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赢得优势、掌握主动,需要通过政策支持、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等方面改革,不断在更加多元化的营商环境优化策略上寻求新突破,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由立足当前向放眼长远转变。用规划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也是各地政府构建成熟产业链体系的有效抓手。“十五五”时期,各地政府应采用全产业链思维,注重各产业、各要素内在关联性,协同推进产业链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塑造可持续发展的营商环境。

资产资本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势在必行。截至2023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71.9万亿元,总资产收益率约为1.35%,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基本持平,大幅低于全社会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总目标。“十五五”时期,提升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趋势。

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盘活全面发力。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存量资产规模已超130万亿元,据估算,其中适合作为REITs投资标的的规模超30万亿元。而当前公募REITs市场总规模在900亿元左右,基建资产盘活利用空间巨大。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以来,各相关部委跟进发布了一系列存量资产盘活政策10余项。“十五五”时期,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盘活将由初级探索转向系统深化,“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次第演进,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本活力,将成为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我国城市化经过40余年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带来了诸多矛盾与挑战。“十五五”时期,城市化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产业和人口聚集为重点,提升城市活力与繁荣,实现城市建设向城市治理转段,是“十五五”时期的显著特征。

乡村全面振兴迈入新时期

壮大县域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城乡融合协同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截至2023年底,我国县域面积接近国土面积的90%,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2.5%,县域经济体量达到全国GDP的38.1%。打破城乡界限,破除城乡人才、资金、土地要素自由流动障碍,是“十五五”时期必答题,乡村全面振兴进入黄金机遇期。

(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