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合”出“5%左右”

2025-03-06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评论员 崔立勇

5%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这一目标是科学论证的结果,是基于经济增长潜力、国内外形势等多个核心变量的综合研判。

经济增长目标从何而来?既是“核”出来的,也是“合”出来的——平衡当前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

它是国家战略与民生福祉之合。

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任务,必须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目标绝非冰冷的数字,它既“顶天”也“立地”,与民众生计息息相关,关乎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宏观数据渗透至微观层面,你我皆感同身受。譬如,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便超过百万个。只有继续把经济“蛋糕”做大,学校的设施才能更完备,看病才能更方便,地铁才能修到“家门口”。

它是各项政策举措之合。

5%左右的经济增速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34.9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位。增长5%左右就会再增9000多亿美元,一年间的增量已经超过199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近乎一个中等规模经济体的体量。实现这一增长目标绝非易事,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内需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应对挑战,此前的政策效应还在持续显现,今年的宏观政策仍有充足空间。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工具俱全,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经验丰富,政策出台更是“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从政策工具箱打出的“组合拳”,既对冲外部风险,又激发内生动力,有能力为实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它是各地奋进及区域协同之合。

全国经济的增长来自各地“你追我赶”所形成的合力。从此前31个省份公布的经济增长目标看,有30个达到或超过5%左右,有15个达到或超过5.5%左右。北京大力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安徽坚持科技打头阵,广东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上先行先试,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版让政策更加“可感可及可预期”……各地的务实举措将为全国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稳步推进,在联动融合中,各省市间、各区域板块间也将产生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还来自更多的“合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两新”“两重”稳步推进,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合力的背后,彰显出中国经济应对复杂环境的韧性,“全国一盘棋”制度优势下目标与路径的统一。

5%左右,是承压前行的信心宣言,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注脚。2025年,凝聚共识、汇集力量、统筹资源,增长的篇章将在所有人的齐心协力中一步步书写出来。

【责编: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