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中国发展网
杭州市临安区山区面积占90%,山区乡村人口约20万,其中65岁以上农村老人约5.8万人,山区偏远的自然村到卫生院看病需要将近1小时车程。
围绕山区群众“就近检查诊疗配药难、小病未病预防发现难、失能老人居家护理诊疗难、签约医生优质服务难”等“四难”问题,临安区在2022年5月创新推出“天目医享·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改革项目,重点解决165个无村医、偏远山区的行政村群众就近看病问题,实现“小病慢病不出村、群众健康有管家”。
为了保障项目有效运转,临安区设立专项资金,提供一次性硬件设施、医务人员补助奖励等运行费用1100多万元,由财政给予保障。各镇街负责落实“签约服务随访车”,建立区、镇两级财政保障机制。
团队组建方面,临安区统筹“区、镇、村”三级力量,组建由医共体牵头医院专科医生、卫生院全科医生、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签约助手)组成的“1+1+1”服务团队151个,构建“包干到村、责任到人、服务到家”的组合型服务模式。同时,与浙江省中医药大学合作培养本土乡村医生,其中53人已分配至户籍地村卫生室服务;出台《临安区乡村医生管理办法》,建立起“聘用、晋升、考核”机制。
此外,临安区还购置1辆“移动CT车”,为4家医共体牵头医院配置5辆“综合巡回诊疗车”,为卫生院配置20辆“签约服务随访车”,提供诊疗、体检、远程诊断、医保结算等服务。按照“综合巡回诊疗车”每月1次、“签约服务随访车”每月8次、CT车每年1次的频率,对165个无村医、偏远山区的行政村开展定时定点定团队的巡回诊疗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派出巡回医务人员3.6万人次,服务群众54.5万人次,筛查出各类疾病1.73万例,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为提升巡回车的服务效能,临安区制定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1+4”考核体系,设置7大类19项考核指标,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建立区级数字监管平台,集成“巡回诊疗、临医在家、健康管理、数字家医”等模块及监管系统,分析绘制巡回诊疗、疾病谱、签约服务“三张图”,实现工作数据动态生成有效分析、居民健康数据有效监测管理、车辆巡回轨迹精准定位。
为方便山区群众在家问诊,临安区打通“互联网诊疗”“云药房”“华数电视”三大系统,建立区级医院、卫生院、老年人照料中心(失能半失能家庭)三级联动的“临医在家”可视化诊疗平台,实现三方同屏会诊。同时,拓展杭州“智慧云药房”功能,4家医共体牵头医院、20家卫生院全部接入“智慧云药房”平台,药品目录达2116个,配送药品处方2.4万多张,还构建了完备的配送闭环系统。
为精准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提前预测潜在的健康风险,临安区为全区64.8万群众建立了数字健康档案,做到实有人口全覆盖。同时,形成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的3D疾病风险预测模型,预测中高风险疾病,让群众提早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专家认为,临安区的“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改革项目通过“一村一团队”“一家一屏幕”“一人一档案”“一户一家医”等创新做法,有效解决了山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该项目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仅改善了山区群众的就医体验,还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临安区将继续聚焦民生医疗服务“小切口”,持续深化“天目医享”改革,让更多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添彩”。(中国改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