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1 中国发展网 刘润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竞争的核心在于质量竞争,质量竞争的关键在于品牌建设。其中,区域品牌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是地方名优特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西部地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都兰县委县政府探索开拓了行政区品牌建设“都兰优品”,对我国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欠发达地区提高发展内生能力、培育优势产业、打造区域品牌,建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长效机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提高欠发达地区内生发展能力。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近年来,中央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但地方发展主要靠内因。如何提高欠发达地区,自主“造血”功能和发展的内生能力成为发展关键。
欠发达地区大量的绿水青山潜在高价值仍然“养在深闺无人识”,迫切需要按照“两山理论”,推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资源型地区将绿水青山潜在高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高收益。
都兰实践采取政府主导的“统购直销”模式的“服务集中”,通过将行政区品牌产品生产与经销过程涉及的服务环节作为企业集中在属地登记注册,以保障属地税源产生的税收能留在本地,可以将地方优势产业培育发展与属地财税收益紧密相结合,从而增强了地方“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能力,这是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的核心和关键。
——促进欠发达地区培育优势产业。优质的农牧产品主要集中在“冷资源”富足地区,也就是地理学上的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带,其气候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冬季长达5个月。
实际上,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大都是资源富集型地区,西部地区“冷资源”和“超净土”的区域优势,具备了发展优势农牧业、工矿业、特色服务业的资源基础。
位于青海省中部、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都兰,平均海拔3100米,县域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2015年被列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创建名单,2019年都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可见,培育地方产业竞争优势,西部冷资源地区生产出来的高品质农牧产品正是高价值的载体,更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欠发达地区打造区域品牌
区域品牌是品牌建设推动产业竞争力提高最为重要的着力点。近年来,我国以公用品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推动了一批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向区域品牌的集群发展,促进了地方优势产业的形成,区域产业功能、区域整体形象也愈发鲜明。
但是,还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绝、品牌产品与普通商品价差小、品牌建设过程市场与政府关系难协调的问题。特别是区域品牌价值权益归属不清,区域品牌成为“公地”,品牌质量监管难。区域品牌“富民富企不富财政”,导致地方政府对区域品牌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都兰县通过建设行政区品牌“都兰优品”,调动当地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优势资源,强化了都兰优势产业的培育,主导名优特产的生产与经销,形成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推动区域品牌建设。
——构建区域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农业当作基础性产业来发展,我国农业的个体性、分散性,使得农业与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相比,竞争力较弱,并形成了所谓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但这从来都不是一个劣势,农业也可以具备与工业和服务业一样的利润率。实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农业竞争力都非常强,我国欠发达地区即使有优质、稀缺的资源,但却未形成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农业。
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能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均衡的欠发达地区产品价格的比价体系。
都兰积极探索推出的品牌“都兰优品“,为其他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区域品牌发展模式。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加上企业的同质竞争、恶性竞争,使得企业难以自发“抱团”形成与东部发达地区抗衡的价格主导权和叫价权。因此,地方政府主导地方优势产业的培育发展,构建优质产品体系,形成合力并主导优质产品价格的制定,才有可能建立东西部地区工农产品价格的联动机制和比价体系,从而构建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