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举措促用能协调发展

2022-01-28 中国发展网

□ 本报记者 刘 政

“‘十四五’期间,预计我国年均用电增长4.8%,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加近4000亿千瓦时。到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5万亿千瓦时。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期,电力需求还将经过较长时间的增长期。”1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琳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4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排名第十位国家全年用电量总额,这考验着电力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张琳表示。

张琳从工期判断,到2025年,我国水电投产项目将达到4.35亿千瓦(含抽水蓄能6500万千瓦),核电将达7000万千瓦,气电将达到1.5亿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将达到10亿千瓦左右。

为保障能源安全,“十四五”期间,需要适度发展煤电项目。谈及发展思路,张琳说,“严控新增规模,建设清洁煤电项目发挥托底保供作用,保障电力供应安全。”

张琳给出一组数据:经过煤电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到2025年,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十四五”期间,为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将推动存量煤电机组完成2亿千瓦灵活性改造,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万千瓦~4000万千瓦。

“实现煤电与新能源协调发展,要把新能源发展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张琳介绍,煤电与新能源协调发展应聚焦以下五方面:一是在规划发展上,优先建设新能源项目,新增用电需求更多地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来满足。

二是在调度运行上,优先利用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有电可发,就把煤电的出力压下来,无风、无光的时候,再把煤电出力提上来,以此来满足电力实时平衡的要求。

三是在重大项目上,建设风光火一体化项目,以大型风电、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四是对煤电自我变革,实施煤电“三改”联动,即节能降耗改造——进一步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供热改造——满足民生供热、供暖要求;灵活性改造制造——增加系统灵活调节能力,适应新能源发电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征,服务新能源更大规模发展。

五是加大技术创新,包括:煤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发电技术、现役煤电机组灵活改造技术和延寿综合改造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面向碳中和阶段,实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