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完成

2022-01-28 中国发展网

本报记者 安 宁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推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整体运行平稳,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且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机制已发挥作用,部分控排企业利用CCER进行配额抵消。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

“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1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潘荔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进入2022年,全国碳市场会有哪些新趋势?潘荔在对发电行业第一年参与情况以及电力企业普遍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规范碳市场要素体系。通过完善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交易主体、时间尺度、总量目标、交易标的物(配额或其他自愿减排信用产品)、交易、核算、履约等碳市场支撑体系。

扩大范围。发电企业经过长期节能提效改造,节能降耗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先进,进一步减碳空间越来越小。“碳市场的初衷是低成本减排,扩大行业范围有利于降低全社会减碳成本。”潘荔说。

配额分配。建立科学的配额分配长效机制,有利于控排企业对配额收紧尺度和配额更新时间尺度有清晰的预期,从而科学决策,以保障碳市场长期稳定运行。

数据质量是关键。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利用技术手段规范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另一方面,应发挥行业自律作用,通过监督、培训等提高碳市场数据质量。

加快重启CCER项目审批。经过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市场上的CCER供给量已远低于需求量,因此,加快重启CCER项目审批,有利于降低企业履约成本,同时鼓励低碳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