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碳目标的电力现货市场实践与探索

2022-02-07 中国发展网

落实双碳目标的电力现货市场实践与探索

——浅谈我国考虑民生和保障供应安全的市场化改革成果

随着煤炭、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以欧洲为代表的能源危机持续发酵。此外,碳减排目标下能源结构的演变,导致其能源和电力供应不稳定性加大,在极端天气等短期因素冲击下,传统能源供应“受制于人”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迅速暴露。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地,都面临着电力供应紧张、电力系统不能安全稳定运行等问题,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应对方案。

“救援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上帝的子民应当学会自救”。面对2021年德州大停电,一位德州的市长给美国困境中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在冰冷的风雪之中,德州电价连夜增长了200倍。

去年9月中旬以来,我国多个省份也出现了限电的情况。我国的用电总量在不断增加,加上全球疫情下我国快速的经济恢复,激增的全球订单进一步增大了用电需求。而面对不断突出的电力供需矛盾,各省区迅速做出反应,进一步释放电力产能、抓好电力保供、采取有序用电、理顺煤炭价格,最大限度的保障农业和居民用电。

同样是面对电力供需矛盾,处理后的结果却有着天壤之别,其本质是国家体制和电价机制的差别。以资本、盈利为最优先的制度,必然会造成美国德州的惨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电力的市场化也存在着优势,在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有序推进,多元竞争主体格局初步形成,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作用明显增强,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大幅提升。通过市场化交易可以发现价格、激励相应,促进竞争、优化配置,落实交易、调节偏差等。因此,面对我国电力供需矛盾,不仅需要坚持保障农业和居民用电,同时也需要学习、利用国外电力市场机制的优势,并防止一味寻求利益最大化导致极端情况的发生。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发布以来,我国不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并进一步对适合我国国情的输配体系体制进行研究。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17]1453号),将南方(以广东起步)、浙江、山东等8个地区选为首批试点,为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按下了“快进键”。此后,各试点地区先后发布了具体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方案及相关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陆续开展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工作。

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国情,各省纷纷建立了合适的电力市场,发挥市场优势,能够适应电力行业生产运行规律。近年来我国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方面已经取得巨大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力市场化交易不断扩大,通过市场化交易,极大减少了电力用户购电支出。二是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工作平稳推进。目前,各个现货市场均已开展多次连续结算试运行,为下一步扩大电力现货交易积累经验。

此外,我国通过持续进行电力改革、加快电力市场的建设,已经在电价制度和民生保障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整体来看,我国的电价水平属于中等偏下,其中居民电价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据Global Petrol Prices公开可查数据,我国居民平均用电价格为0.084美元/千瓦时,远低于世界平均用电价格0.138美元/千瓦时。

无论是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还是低廉的用电价格,都得益于我国先进的社会体制以及科学的电价机制。我国也将不断完善现有机制,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遵循市场规律和电力系统运行规律,在保障各个用户用电价格的同时,促进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