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7 中国发展网
新冠疫情肆虐的两年,国际能源市场跌宕起伏,能源价格两极波动。2020年受疫情封闭隔离的影响,出现负油价,天然气、煤炭价格也下跌到历史低位。2021年,全球能源品种轮番涨价,从一次能源到二次能源,煤价、天然气大涨,进而倒逼电价上涨,现在又蔓延到原油。全球能源市场从暗潮汹涌隐隐演化成一场滔天巨浪,席卷全球。
一、国际能源市场危机频发
2021年初,北美大陆先后出现两股强冷气流,带来数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由此引发了美国和墨西哥接近1000万人用电中断,得克萨斯州全州大停电。批发电价一度飞涨至10000%,一度电约合65元人民币。几乎与此同时,寒潮席卷亚洲大陆,亚洲对天然气的强劲需求也推涨了亚洲LNG的市场价格,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亚洲LNG价格JKM便从2020年12月的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飙升到1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进入2021年下半年,受需求旺盛和供给下跌以及地域冲突的影响,欧洲能源价格也步步上涨,直至屡创新高。洲际交易所(ICE)的数据显示,2021年欧洲天然气全年涨了约4.5倍,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涨势最猛的品种之一。进入2022年后,欧洲天然气和电力价格继续飙升至创纪录的高位,荷兰TTF2022年1月期货价格上涨22.7%,达到180.34欧元/兆瓦时,对电力公司、工商业用户及居民消费者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而以欧洲为中心的这场国际能源风暴也正在加速传导,导致更广泛的价格通胀,影响到世界各地的经济体。
由于国际煤炭价格大涨,印尼1月宣布暂停煤炭出口,以应对出口猛增导致的本国煤炭供应不足,以及可能造成的缺煤停机事故。而由于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哈萨克斯坦多地暴发抗议活动,当地时间1月5日,哈萨克斯坦全境进入紧急状态。
全球能源危机也给中国带来一系列挑战。2021年下半年,受煤炭短缺煤价攀升、可再生能源电力保障不足、工业用电高涨等因素影响,国内多地也面临有序用电压力。
二、欧洲各国——面对危机 各显神通
面对2021年这场持续一年的能源危机大考,各国也使尽浑身解数应对。
德国总理朔尔茨刚上任就面临如此难题,但由于当前“红绿灯”联合政府由三党组成,增加了能源议题领域的决策难度。德国新政府迄今只面向低收入家庭推出一项1.3亿欧元的一次性补助计划,但尚无法解决大部分家庭今冬电费高企的燃眉之急。
法国总统埃马克龙希望争取2022年4月大选连任,因此对能源领域大力干预。法国政府去年11月就冻结天然气关税,并承诺以贷款形式补偿能源供应商,直到价格下降。同时还计划通过大幅减税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间的电价上涨上限控制在4%,并针对较穷困家庭提供44亿欧元能源补贴。
英国政府则试图将价格压力传导给消费者,监管部门一年调整两次价格上限,允许能源供应商在一定范围内涨价。保守党政府同时推出42亿英镑(约合58亿美元)的援助措施,内容涉及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优惠和对能源密集型企业的贷款支持。
意大利能源供给严重依赖进口,面对此次危机,意大利政府下调针对所有消费者的燃气税率并向低收入家庭提供额外补贴。但由于这些政策的实施将给财政带来巨额负担,政府内部已存在分歧,尚无法确定这些政策是否能支撑过一季度的价格上涨。
西班牙社会党总理桑切斯领导的联合政府在2021年9月就公布了一系列措施,旨在遏制能源价格上涨,其目标是到2021年年底将电费降低20%以上。这其中包括针对消费者的临时性电费减税政策和临时削减能源公司赚取的超额利润。
虽然各国都公布了相应的财税政策以应对此次能源危机,但从政策执行方式看,迄今采取的各项措施会对财政平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并非长期方案。随着危机局面的持续性蔓延,现有措施将不足以抵消各经济领域受到的冲击。
三、中国的答卷——制度优势彰显,电改续力护航
面对2021年突如其来的能源危机,中国虽然局部地区出现用电紧缺,但国内从政府到企业快速响应,以制度优势应对煤炭价格非理性飙升。
发电企业在越发越亏的情况下,仍然不惜成本、不计代价,抢煤补库,并抓紧抢修机组故障,全力启动临停机组,坚决做到“能开尽开、能发尽发”。电网企业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作用,利用跨区跨省输电通道,统筹协调全网电力电量平衡,加强电力余缺互济,全力保障居民、公共服务和重要用户用电。国家和地方对保障电力供应的政策信号持续释放,煤炭增产得以进一步松绑。截至目前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电厂存煤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电力供应持续平稳,天然气资源供应较为充足。
在未来,全球能源危机可能持续发酵,但欧洲发生的一幕将不会在国内重蹈覆辙。目前国内电价虽有上涨压力,但在全球范围内仍属较低水平。根据国家电网公布的数据,在居民电价方面,2019年35个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居民电价中,我国仅为35国平均水平的 40%,在36个国家中列倒数第二位。在工业电价方面,我国为35国平均水平的70%,在36个国家中列倒数第九位。
后危机时代,正处于能源市场化改革关键时期的中国,选择进一步加快电价市场化改革,并对居民及农业用电持续“保护”。
2021年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明确,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将电价“能涨能跌”的价格机制向前推进一大步。短期内进一步理顺“煤-电”关系,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长远看,将加快推动电力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发展,促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通知》同时指出,各地要优先将低价电源用于保障居民、农业、公益性用电,确保民生用电价格基本稳定,使老百姓可以用上可靠电、便宜电。
在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方面,逐步构建起了以中长期交易为“压舱石”、辅助服务市场为“稳定器”、现货试点为“试验田”的电力市场体系。交易规则和监管措施注重市场监测和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当出现重大事故、不可抗力时,可对交易价格、交易方式等及时采取必要的市场干预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