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价变化及国际比较分析

2022-02-08 中国发展网

电力是经济社会运行的晴雨表和指南针,电价则是一个国家能源体系和经济体系的直接反映和真实写照,合理的电价定价机制和传导体系对促进新能源发展、带动全社会节能降耗、保障经济体系绿色低碳平稳转型至关重要。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作用明显增强,然而,与美国、欧洲等电力市场建设走在前列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功能体系不完善、价格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国情,借鉴国际成熟电力市场建设和电价体系改革经验,对其近年来变化趋势和位次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电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

一、我国和主要经济体电价比较

通常来说,电能生产需要将一次能源转变为电能,再经过电网送到千家万户,生产和传输电能的成本形成了电价。我国的电价体系主要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线损折价和政府基金及附加,这些价格的综合加总即为终端销售电价。

从上网电价(或批发电价)看,近年来中美等国普遍下降,德国呈现正增长。参考国网能源院《2021国内外能源与电力价格分析报告》,2016-2020年,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对上网电价降低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平均上网电价由0.369元/千瓦时降至0.348元/千瓦时,年均降低1.5%。美国页岩革命成功也大大降低了其气电的燃料成本,平均上网电价年均降低2.7%,法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而德国等低碳转型较快的国家则受电力供需偏紧和碳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批发电价呈现上涨趋势,近五年年均增长2%左右。

从输配电价看,我国持续下降,美国逐年上涨。在历经多轮输配电价核定、连续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等背景下,我国输配电价持续下降,由2016年的0.219元/千瓦时降至2020年的0.186元/千瓦时,年均降低4%;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则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增长3.6%、5.7%和1.2%;德国、法国等国输配电价稍有波动,总体稳定。这体现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持续强化电网功能的同时,将电网投资通过输配电价得以有效疏导。

从销售电价看,我国持续下降,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普遍上涨。“十三五”以来,受电力市场化改革、政策性降价、电源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平均销售电价持续下降,由2016年的0.665元/千瓦时降至2020年的0.589元/千瓦时,年均下降3%。反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纷纷呈现上涨态势,分别年均增加1.2%、6.2%、3.4%、3%和2.1%。这说明这些国家在积极推进能源低碳转型进程中,由于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高所导致的系统成本上涨,最终均反映到销售电价上,实现了发电、输电、配电到终端用户的有效传导。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电价偏低,工商业电价偏高。在用户类别结构上看,美国是典型发达国家,居民用电占比大、价格高,工业用电占比小、价格低。而我国我国长期实行工业电价补贴居民电价的交叉补贴制度,表现为工业用电占比大、价格高,居民农业用电占比小、价格低的情况。但从我国居民电力消费结构看,5%的高收入家庭消费了约24%的电量,意味着低电价政策的福利更多地由高收入群体享受,这种优惠的电价政策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合理性。

综上,通过对比发现,近年来我国电价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且和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价均处于较低水平;美国基本保持平稳,略有上涨,英国等欧洲国家则已显现出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而且从国际电力市场改革的进程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将电价形成机制推向市场,充分反映出市场供需和成本变化。

二、几点思考和启示

回首2021年,在疫后经济快速复苏、能源需求超出预期、极端气候频发强发等多因素影响下,2021年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能源电力短缺和能源价格飙升的情况,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电价、气价呈现非理性增长,美国等能源价格也出现短时急速飙升。我国在去年三季度也出现了全国性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近20个省区陆续采取大规模有序用电甚至限电措施,这些都给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电力体制改革敲响了警钟、按下了加速键。

展望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对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一方面新能源发电成本将持续下降,另一方面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也会导致系统成本有所上升,在新型储调等关键技术成熟应用之前,后者增势可能更为明显。

因此,为更好遵循电力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需要进一步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步伐,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一方面,积极推动煤电价格和终端用户电价机制改革,建立煤炭、煤电、用户电价传导和分担机制,更多采用市场化手段从根本上解决电价矛盾。另一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差别电价、分时电价、阶梯电价等终端用户价格机制,合理调整终端用户电价水平,引导用户合理用能,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电成本、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电价机制。